隨著科技發展,駭客攻擊、帳號盜用、惡意刪改資料等行為越來越普遍。許多人可能認為,只要沒有直接竊取金錢,登入他人帳號或修改系統紀錄不算嚴重問題。但根據《刑法》第358條與359條,未經授權入侵電腦、竄改電磁紀錄,都可能觸犯刑責,甚至面臨數年徒刑與高額罰金。本文將深入解析相關法律規範,幫助你避免誤觸法網,或在權益受損時能依法維權。
什麼是入侵電腦罪?刑法第358條的法律規範
「輸入他人帳號密碼,會被判刑嗎?」
許多人可能曾經試圖登入朋友或家人的帳號,或測試他人電腦的安全性,但這樣的行為可能已經違法。刑法第358條針對未經授權入侵他人電腦或相關設備的行為,設定了明確的處罰標準,無論是破解密碼、利用系統漏洞,還是繞過安全防護,都可能構成犯罪。本節將詳解入侵電腦罪的成立要件,讓你明白哪些行為可能觸法。
入侵電腦罪的構成要件與法律責任
入侵電腦罪(刑法第358條)規範了未經授權存取他人電腦或相關設備的行為。根據法律規定,行為人必須符合以下三種行為之一,才可能構成犯罪:
1️⃣輸入他人帳號密碼:例如,使用竊取或猜測的密碼登入他人電腦。
2️⃣破解防護措施:如利用駭客技術或破解工具繞過系統安全設定。
3️⃣利用系統漏洞入侵:例如,透過未修補的安全漏洞獲取存取權限。
⚠️ 如果行為人違法入侵他人電腦或設備,將面臨最高3年徒刑或30萬元以下罰金。值得注意的是,即使沒有刪改資料,只要入侵行為成立,就可能觸法!
破解密碼、繞過防護都違法?
哪些行為屬於入侵電腦罪?
🔹 未經同意或授權(包含授權到期)使用他人帳號密碼登入設備
🔹 嘗試破解系統密碼,如利用暴力破解、字典攻擊等方式獲取存取權限
🔹 利用安全漏洞取得未經授權的存取權限,如遠端存取公司內部伺服器
🔹 安裝木馬程式或間諜軟體,用以竊取他人登入資訊
什麼情況不算違法?
獲得對方明確同意登入(例如授權技術人員遠端維護)
依照法律規範進行資安檢測(如企業合法聘請白帽駭客測試系統漏洞)
公司電腦也適用?雇主能不能檢查員工帳號?
許多企業擔心內部資訊安全,會想要監控員工的電腦使用狀況。但根據法律,公司電腦的所有權與使用權是分開的,即便設備屬於公司,雇主仍需遵守以下法律規範:
✅ 雇主可以做的事
事先約定並取得員工同意:如公司在勞動契約中明確寫明監控範圍,員工簽署同意書後才可執行。另外,如透過公司 IT 部門設定登入權限、監控網路流量,這些屬於資訊安全管理,而非違法入侵。
🚫 雇主不能做的事
🔹未經員工同意,強行登入其私人帳號(即使在電腦屬於公司,也可能涉及入侵電腦罪)
🔹破解員工個人密碼,登入私人雲端存儲(如Google Drive、Dropbox)
在未告知的情況下,使用鍵盤記錄器、間諜軟體監控員工
⚖ 雇主若未經員工同意私自登入其個人帳戶,可能構成入侵電腦罪!即便公司擁有設備,仍需尊重員工的隱私權,避免觸犯相關法規!
竄改、刪除資料可能構成犯罪?刑法第359條
「刪除公司電腦資料,會被告嗎?」
許多人可能認為,刪除或修改電腦上的資料只是單純的日常操作,但如果未經授權刪改他人或公司的重要紀錄,甚至惡意篡改數據,可能會構成刑法第359條的破壞電磁紀錄罪,最高可處五年有期徒刑。本節將解析竄改、刪除、存取他人電腦資料的法律風險,讓你了解何時會觸法。
破壞電磁紀錄罪的法律與適用
破壞電磁紀錄罪(刑法第359條)主要處罰未經授權刪除、變更或取得他人電腦或設備中的電子資料,並造成公眾或個人損害的行為。行為人必須符合以下條件之一,才可能構成犯罪:
1️⃣ 無故取得電磁紀錄:未經授權存取、複製他人電腦中的資料。
2️⃣ 無故刪除電磁紀錄:刪除公司系統數據、個人電腦文件等。
3️⃣ 無故變更電磁紀錄:篡改系統紀錄、修改財務報表、調整公司數據等。
法律適用條件
🔹 行為人必須「無故」執行上述行為,即未經當事人同意或無正當理由。
🔹 必須導致「公眾或個人損害」,若未造成實際損害,則屬未遂。
⚖ 刑責:最高5年徒刑或60萬元罰金。若同時觸犯入侵電腦罪,法院將依從重處罰原則裁量。
刪除公司資料、修改系統設定,可能構成犯罪嗎?
哪些行為可能構成破壞電磁紀錄罪?
🔹 員工惡意刪除公司內部文件、客戶名單、業務數據
🔹 駭客入侵系統,刪除、竄改伺服器內部資料
🔹 未經授權變更公司財務報表、薪資紀錄等關鍵數據
🔹 刪除監視器錄影檔,試圖銷毀關鍵證據
判斷標準:是否有未經授權的刪除或變更行為?是否導致公眾或個人財產、權益受損?
什麼情況可能不算犯罪?
公司 IT 部門依職責刪除、調整系統設定;個人刪除自己合法擁有的資料;經過公司或資料所有人授權
刑責有多重?入侵電腦與破壞資料的法律後果
「入侵電腦、刪除資料的刑罰到底多重?」
在數位犯罪案件中,法院會根據行為嚴重程度、是否造成實質損害,來判定刑責。本節將解釋入侵電腦罪與破壞電磁紀錄罪的量刑標準,並探討哪些情況下可能從輕或加重處罰。
入侵電腦與破壞電磁紀錄的刑罰標準
根據刑法規定,非法入侵電腦與破壞電磁紀錄的行為都有明確的刑事責任,刑罰標準如下:
入侵電腦罪(刑法第358條)
🔸行為: 無故輸入他人帳號密碼、破解防護措施或利用漏洞,入侵他人電腦或相關設備
🔸刑責: 最高3年徒刑、拘役或30萬元以下罰金
破壞電磁紀錄罪(刑法第359條)
🔸行為: 無故取得、刪除或變更他人電腦或設備的電磁紀錄,且造成損害
🔸刑責: 最高5年徒刑、拘役或60萬元以下罰金
💡 如果行為人先入侵電腦(358條),再刪除或變更紀錄(359條),法院通常會依從重處罰原則,適用359條的刑責。
造成嚴重經濟損失,法院如何加重刑責?
⚖ 法院在量刑時,會考慮行為人是否造成嚴重經濟損害,影響量刑的因素包括:
✅ 損害金額大小
損害超過一定金額,法院可能判處較重刑責
✅ 影響範圍
是否影響到公眾利益?如銀行、政府機構或大型企業資料遭入侵,法院會從重考量,亦會考量是否導致公司業務癱瘓或客戶損失?
✅ 行為方式
若是有計劃性的網路攻擊、組織犯罪,法院可能加重量刑;多次犯案或涉及多人受害,更可能面臨較重刑罰
初犯或累犯?是否有緩刑或減刑機會?
⚖ 法院在判刑時,會考量被告是否為初犯、累犯,影響量刑的因素包括:
✅ 初犯是否有可能獲得緩刑?
初犯且情節輕微(如未造成重大損害、未牟取利益),法院可能判決緩刑或易科罰金。若主動認罪、賠償被害人損失,可作為減刑依據
✅ 累犯是否會加重處罰?
累犯或有前科,法院通常不會輕判;若行為人多次違反入侵電腦或破壞電磁紀錄罪,可能被法院認定社會危害性高,判決較重刑期
🚨 即使是初犯,若行為造成重大損害,仍可能被判處較重的刑罰,不可輕忽!
遇到電腦犯罪問題,該如何處理?法律自保與求助方式
「如果被駭或資料遭竄改,我該怎麼辦?」
當發現自己的帳號被盜、系統被入侵,或遭到惡意篡改資料,應該立即採取法律行動,以保護自身權益。本節將介紹當你成為受害者時,如何蒐證、報案,並透過法律手段追究加害者責任。
發現被駭,該如何蒐證並報警?
當發現電腦或系統被駭入,應立即採取行動蒐證並報警,確保自己的權益不受進一步侵害。
✅ 步驟 1:確認異常跡象
帳號密碼被更改、無法登入;重要資料被刪除、修改或不明檔案出現;交易紀錄、電子郵件、雲端儲存空間異常等
✅ 步驟 2:立即蒐證
🔹截圖所有異常畫面(登入紀錄、錯誤訊息、可疑檔案
🔹檢查電腦系統日誌(Log),記錄異常存取時間與IP位置
🔹保留被害電腦、設備,避免刪除關鍵證據
✅ 步驟 3:向警察或是檢察署提告
提供證據: 違法存取的IP、修改紀錄、交易紀錄等
🚨 建議請專業律師協助,確保報案與蒐證流程完整,增加成功破案與求償的機會。
遇到內部人員刪除資料,公司該如何提告?
當公司內部人員未經授權刪除重要資料,可能構成刑事犯罪,公司可採取法律行動保護權益。
✅ 確認是否符合刑法
🔸若員工未經授權刪除公司重要資料,可能構成刑法第359條「破壞電磁紀錄罪」
🔸若員工刪除資料意圖隱匿犯罪或謀取不法利益,可能涉及刑法背信罪
✅ 公司應採取的法律行動
🔸 保留電腦日誌(Log)與存取紀錄,確認員工刪除資料的時間與方式
🔸 請求IT部門協助還原刪除資料,以保全證據
🔸 向檢警提供所有相關證據(系統紀錄、內部通訊紀錄)
🚨 若資料遭刪除導致公司損失,還可另提民事賠償,請求金錢賠償損害!
我們的專業協助與溫暖陪伴
遇到電腦犯罪問題,不論是被害人還是企業,都需要專業的法律支援,確保自身權益不受侵犯。
我們提供的法律服務包括:
🔹 刑事告訴:協助報案、提告,確保案件順利進行
🔹 蒐證與法律諮詢:幫助受害者正確保留證據,提高勝訴機率
🔹 企業法務保護:協助公司建立資安法規與內部管理機制,避免內部資料外流
當你面對資安威脅或電腦犯罪時,不必獨自承擔,我們將與你並肩同行,提供專業與安心的法律協助。
🚀 方日法律,給你最有力的支持,確保你的數位權益不受侵犯!
數位犯罪的法律規範日趨嚴格,無論是非法入侵電腦還是惡意刪改資料,都可能面臨嚴重刑責。如果你懷疑自己遭到駭客攻擊、帳號被盜,或重要檔案被惡意刪除,務必盡早蒐集證據,並尋求法律協助。